進口苜蓿作為世界上優良的牧草品種之一,在我國有很大的種植面積。紫花苜蓿不僅產量高,營養豐富,而且口感好。此外,苜蓿使用壽命長,根系發達。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,一公斤進口苜蓿種子的價格約為18元至22元。進口苜蓿種子小,但發芽能力強。苜蓿的第一次收獲應在其開花初期,此時苜蓿的蛋白質含量最高。最遲不要超過其全開花期,否則苜蓿莖纖維化和草質量將下降。進口苜蓿收割后可快速生長大量新莖,每年可收割5至6次。
進口苜蓿作為世界上優良的牧草品種之一,在我國有很大的種植面積。紫花苜蓿不僅產量高,營養豐富,而且口感好。家禽、牲畜和魚類非常喜歡吃,具有很高的飼用價值。此外,苜蓿使用壽命長,根系發達。當用作飼料時,它也有助于保持水土、改良土壤和施肥。進口苜蓿種子的價格將略高于普通苜蓿種子的價格。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,一公斤進口苜蓿種子的價格約為18元至22元。種子產地、批次、純度不同,價格也略有不同
進口苜蓿種子小,但發芽能力強。每畝種植4公斤左右為宜。如果土壤肥力差或在地溫升高之前播種,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加種子消耗量
苜蓿的第一次收獲應在其開花初期,此時苜蓿的蛋白質含量最高。最遲不要超過其全開花期,否則苜蓿莖纖維化和草質量將下降。第一次收割后,每30至40天可再次收割一次
進口苜蓿收割后可快速生長大量新莖,每年可收割5至6次。如果有充足的光照、充足的雨水和肥沃的土壤,就可以增加收成。每一次收獲,一畝土地可生產約1000-1500公斤鮮草,年產量約6000-7000公斤。如果種子質量好,栽培方式適宜,畝產量可達8000公斤左右
進口苜蓿種植方式及養護技術
[播種期]
● 春播:春播最好在三月底四月初,即清明前后進行。在此期間,土壤水分良好,地溫有所上升,種子發芽率較高● 夏播:通常在6月和7月進行。此時氣候不太熱,雨量充沛,光線充足。如果播種,種子發芽快,幼苗生長速度快● 秋播:通常在8月底和9月初進行。此時,雨季剛過,土壤濕度良好,雜草生長速度減慢,這對種子萌發非常有利
[播種技術]
● 土地選擇:在選擇土地時,首先考慮深土層、松散土壤、高地地形和中性或輕微鹽堿地。● 整地:徹底清除地表雜草和障礙物,除草保濕。將土壤挖至至少20厘米的深度。翻土后,應將其耙平,稍微壓實,并進行精細處理● 施肥:施用基肥是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。土地整理可與施肥結合進行。每畝施用4000公斤穩定肥料、20公斤尿素、20公斤硫酸鉀和100公斤過磷酸鈣● 種子處理:提前選擇谷粒飽滿的種子,提前過年,清洗干燥后提高種子純度。然后將種子與除草劑、殺蟲劑和根瘤菌混合,避免種子被土壤侵蝕,提高種子發芽率,進而提高牧草產量
● 特定播種① 時間:當地面溫度上升到6度以上時開始播種。你可以選擇雨后播種。此時,土壤含水量大,種子很容易發芽② 播種方式:常用的播種方式有播種和鉆孔。鉆孔播種時,行距應控制在30-40cm之間,不僅植被覆蓋率高,而且便于后期田間管理
③ 播種深度:紫花苜蓿種子細,播種1或2厘米。如果土壤是濕的,你可以在淺一點的地方播種④ 抑制:播種后,需要稍微抑制表層土壤,這有助于保持水分和促進種子萌發
[管理和維護]
● 補苗:苗木生長到一定高度后,要及時檢查苗圃。如有缺苗或缺苗,應及時補種
● 排灌:噴灌和溝灌是灌溉的主要方式,溝渠是提前挖好的,后期的灌水排水非常省力;澆水和護苗不宜過早。幼苗長到5厘米后,可以開始澆水。苜蓿的根不耐洪水。雨季注意及時排水。它需要在入冬前和返青后澆水
追肥:如果前期施用足夠的基肥,后期追肥不會太頻繁。一年可以進行2到3次追肥。在生長高峰期、入冬前、返青后各追施一次● 除草:除草也很重要,尤其是在苗期和返青后。灌溉時可與專用除草劑配合使用,也可采用間作除草的方法。注意第二次收獲前后的除草
● 病蟲害防治:進口苜蓿前期病蟲害少。一般來說,經過3或4年的生長,苜蓿感染病蟲害的概率會提高。在這個時候,早期收獲和噴灑可以用來控制病蟲害。然而,最基本的方法是選擇改良品種和抗病品種
收獲:收獲時,我們必須抓住機會。紫花苜蓿從初花期到盛花期只有一周多的時間。在第一天或第二天收獲,蛋白質含量最高。收獲晚,莖老化,營養品質會下降。每次留茬約5厘米。苜蓿被譽為“飼料之王”,進口苜蓿的優勢比國產苜蓿更為突出。目前,進口苜蓿種植面積不斷擴大,栽培技術日趨成熟,播種和生長更加規范化、專業化。進口苜蓿越來越受到重視,在農牧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